爲何我大致上偏好使用文字指令界面而非圖形化界面

作者:   發佈於:  

文字指令界面與圖形化界面各有利弊,但在我短暫生命中的這段漫長的程式設計生涯裡,在操作電腦軟體這件事上,在終端機模擬器內透過 zsh 以各種指令來給電腦下命令的這種純文字界面一直較爲我所好。當然,圖形化界面也是讓人用的很愉快的。只是在要與多人協作的工作方面,我多半是偏好使用純文字指令界面。(註:此處的「圖形化界面」泛指「空間中的不同位置代表不同意義」的界面,在廣泛的意義上,多數在終端機裡可用的文字編輯器或 Ptt BBS 也算是一種「圖形化界面」。)

純文字指令界面有三類特性是遠優於圖形化界面的:

  1. 可記錄與可分享
  2. 可讀性與可描述性
  3. 可重複性與可重複利用

多數 Linux / BSD 上的 shell 都帶有自動記錄指令歷史的能力,如果我爲了某件工作,在機器上連續操作了幾十個動作,我顯然會想要把這一連串的動作以書面(ps1)形式記錄下來,看是要用用筆抄寫在筆記本裡(ps2),或剪貼到公事用的事務追蹤系統上。此時執行一下 history 就可立刻調出我剛剛做的指令。

如果我在途中意識到剛剛執行的指令有誤,產生錯誤的結果,我也能立刻利用歷史記錄來立刻檢討一下剛剛的指令是那裡有問題。

而既然文字指令本身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著,也就自動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可讀性」。如果是以圖形化界面,要讓操作記錄成爲可讀的方式之一是進行螢幕錄製。 雖然也是能有效記錄,但,那起圖形界面系統的基本操作方式必須爲一種普偏的常識 -- 觀看螢幕錄製記錄片的人必須要知道畫面上那動來動去的箭頭狀物所代表的意義,才能夠正確地而完整地理解那些記錄。

當然,要記住各種指令的各種意義仍是需要很多時間的,比起大部分(按鈕不多的)圖形界面而言,學習各種指令界面到能夠記住各種不同參數所需的時間或許會比較長,而且多半在學完十天後就會忘記,得要適度複習。但文字指令本身的意義及細節也容易以文件來描述,同時也利於搜尋。而圖形界面中各元件位置及他們的作用,則也必須使用圖形來描述纔會夠快夠精準,或者,得使用某種座標系統,而那種系統本身得成爲在同事之間的常識纔行。

而既然有文字形式的記錄,就能讓其他同事完美重製出同樣的操作步驟。我不必以手把手教學的方式就能確實將各種重要的工作步驟傳達給同事知道,只要請對方讀一下訊息就可以了。純文字指令可重複利用的這一優點應該算是主要讓我離不開文字指令界面的主要理由了。無論時給未來的我去重複利用,或是給其他同事去重複用。這一點的便利性是圖形界面很難比得上的。

ps1: 只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

ps2: 連續出現兩次後「比喻度」是不是就降低了一點點?